2020年,家政服务13825404095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一场不平凡的历练与洗礼。经此一役,提升了的不仅是积极自救、实现恢复性增长的能力,更有助推整个业务甚至整个产业提质扩容的决心和能力。对家政服务业来说,也是如此。
去年此时,上海政法学院章友德教授携社会学家的学养进入家政行业,受邀为提升家政业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准提供学术支持。经历了如此特别的一年后,章教授将他的观察与思考一一记录了下来。是见证,是参与,也为更积极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重新定义家政服务业一年间
去年初,我开始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组建跨学科团队,研究家政行业的痛点、难点及解决方案。一些朋友觉得很奇怪,好奇我怎么突然“管起了闲事”。事实上,我与家政服务业一直很有缘分。
早在2005年前后,因为工作关系,我听到了一些声音——社会各界对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颇有意见。一方面,社会上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员的薪酬上涨挺快,好的服务员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员的专业水准并没有跟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各行各业各有进展,但家政服务业似乎总也走不出固有的业务模式。由家政中介公司、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雇主构成的“铁三角”稳稳地禁锢住了整个行业的进步。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更是长期难以突破。
在那样一个背景下,我曾萌生过筹办家政学专业的想法。希望通过正规教育体制内家政学的学科设置,增加专业人才供给,助力家政行业专业化发展。可惜,当时大家还认识不到家政学的价值,学校也没有同意我们办家政学专业。
时隔多年之后,我发现,传统家政服务业的核心仍是原先那组“铁三角”关系。发展了近30年的家政服务市场,依然有近75%的中介公司维持着“一个门店、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的原貌。
要松动这个“铁三角”,非一个专业学者可以胜任。但传播和嫁接社会科学知识工具是我的专业。受朋友的启发,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我提出了“重新定义家政行业”的建议和主张。希望政府、企业与社会转变对家政服务业的传统认知,形成对家政服务业从行业到产业的观念转变。
转眼,2021年已至。简单回望,增进全社会对新型家政服务业的理解、推动“重新定义家政服务业”的想法落地,成为过去这一年中我最难忘的经历。
重新定义的“新型家政”究竟是什么呢?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整理过往观察与思考,我认为,“新型家政服务业”应该包括家庭劳务、医疗、健康、教育等种类丰富健全的家庭服务;家政服务市场应刚性需求和中高端需求并存且层次丰富;与护理、母婴、养老、物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家政服务业才有更光明的未来。
当然,我也知道,知易行难。商业运作有其自身规律,传统家政服务业也有自己的路径依赖。要改变长久以来人们对家政服务业的认知偏见,更是需要全社会付出持续的努力。
难忘的防疫抗疫大考
事实上,没等家政服务业全面出击、奋力自新,新冠疫情就来了。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我国家政服务业发生了许多可以“重新定义家政行业”的事件。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当数整个家政服务业面对新冠疫情这场大考。恰恰是整个行业积极防疫抗疫的过程,让我看到了家政刚需所产生的助推力,也看到了行业内外齐心合作产生的巨大力量。
去年2月,一份对上海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员企业的抽样调研显示,疫情暴发期间,出现了用工荒和订单荒并存的现象。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影响下,雇主对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带来的人身接触,自然有不少安全上的顾虑。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政府、行业协会和家政企业应对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政府方面,2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居民生活服务业疫情防控指南的通知》,组织制订并收集整理了部分行业组织和有关单位发布的疫情防控指南。3月,商务部进一步完善了以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家政信用查”手机App,为家政服务员建设“防疫健康信息”查询系统,推进家政服务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工复产。
同期,上海市家庭服务业协会针对家政服务业复工复产出台明确的工作指引,不仅要求复工企业掌握每一位上户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近期行程,也对入户服务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疫时”操作要求。家政企业则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方便对接雇主需求,线上“家政直播见面会”屡见不鲜。一些企业还迅速利用这段时间,大力开展在线技能培训,组织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员提供在线直播课、短视频录播课等。每次直播课,同步在线学习的学员数以千计。
疫情的暴发催化了家政服务企业运营线上化的进程。防疫常态化则进一步推动线上运营成为产业链上主要群体的使用习惯。
校企合作助力家政人才提质升级
为何说家政直播课堂有开先河的功效?因为人才短缺一直是长期影响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要求在每个省创办一所家政学的本科专业。但仅有本科专业的家政人才培养,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要击破这一行业痛点,校企合作或是一策。
去年6月,盐城国际家政学院如约落地。合作方希望通过引入日本滋庆学园、菲律宾圣裘得大学、英国诺兰德学院等国际先进专业院校的师资和课程,由企业作为家政服务的市场引导、职业院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基地,多方合作,协力为家政服务业培养更多高水准合格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去年12月,我参加了上海开放大学首届家政学本科招生启动仪式和家政专业建设研讨会。据悉,未来5年,高层次家政服务业专业人才缺口将达20万。目前已有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无论是学历层次、招生规模还是培养路径,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家政本科教育前景广阔。
上海开放大学作为上海首个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具有8年家政服务与管理专科办学历史,及“大学+平台+系统”的综合办学优势,将聚焦高端家政服务、特色家政服务等领域,为上海家政服务业输送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已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上。未来的家政学人才培养,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多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并定位我国的“新型家政”。家政学专业人才要在美好生活构建中发挥功能,则需要用通识教育理念去培养。
诺兰德学院坐落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巴斯。创建于1892年的该学院,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家政大学。 图片来源:诺兰德学院官网
家政服务与母婴、养老产业须有机融合
2020年,我经常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联动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刻的家庭结构变化。初婚年龄的推迟,年轻人向城市聚集,少子化、老龄化、居住方式的改变等,带来了全年龄段家庭的变化,也就是说,家庭的微型化、空巢化已不再是独生子女家庭独有的现象,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家庭的变化趋势。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在阐述家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时,曾把家庭传统功能弱化和社会支持不足之间的矛盾、家庭照料资源短缺与社会照料提供不足之间的矛盾,列为第一、第二的挑战与风险。这是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挑战,却也给中国家庭生活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二孩政策的放开,养老、母婴和护理行业正在成为中国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务,甚至重新定义着中国家庭生活。
基于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以及调研实际情况,我认为,传统家政、养老托育、母婴护理及其行业上下游均可纳入同一个产业视野。换言之,传统家政业完全可以在与相关行业的互动中找到提质、升级的良方。
过去一年中的实地走访与调研,则让我更深地认识到,日益现代化的家政服务业迫切需要实现与母婴、养老、护理、教育、物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抓住未来家庭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更事关相关行业的提质扩容。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家政服务与母婴、养老产业联动发展、深度融合发展,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家政培训促就业。 新华社 发
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业界不少专家的共鸣——
上海市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徐启华告诉我,目前,家政与养老行业协会两个协会均面临人员来源少、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薪酬较低、流动性大等共通问题。鉴于家政、养老之间具有天然联系,他建议,未来,长三角地区可以考虑从人才输送、联合培养、人才信息发布、各地支持政策对接等方面联动,以本地联动、跨区联动、校企联动等多种维度切入,共同推动家政、养老产业的发展。
安徽省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牟坤林认为,家政服务业欠缺高端服务人才,养老产业也正渴求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端人才。当前,国家对家政、养老支持政策力度很大,且两个行业都在尝试从线上线下结合上下力气,正好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谋求共赢。他建议,等合作渐入佳境,双方还可以在宣传上下功夫,改变社会上的传统观念,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
回顾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并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人才短板、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一系列实践。期待新一年,家政服务业可以在跨行业协作上更上一层楼,在实现产业本身提质扩容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