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家政服务13825404095“金猪”宝宝热未退,奥运“福娃”潮又起。国家计生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预测数据显示,今明两年的生育高峰已经无可避免,而与此相关的各种产业也相继进入了黄金时期。
月嫂这个在大连兴起刚刚几年的职业,已经悄悄成为了就业市场上的宠儿。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滨城的月嫂市场,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录婴儿成长 疏导产妇心理
一周前,沙河口区的孙林夫妇喜得贵子,七斤多的大胖小子让一家上下乐得合不拢嘴。但自从孙林妻子住进医院病房,就没让娘家妈和婆婆伸手照顾过。张罗衣物、安排饮食以及产后按摩等等,都是一位40多岁的大姐在忙前忙后。“这是我家请的月嫂,口碑非常好,我们花了3000元才订到的。”孙林悄悄告诉记者。
早在妻子怀孕期间,孙林就认识到产后请一个专业月嫂,不仅可以把老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让妻子和孩子更健康。所以,他很早就把请月嫂列入了议事日程,到处物色合适人选。选公司咨询、找朋友介绍、见面试用等等,终于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刘大姐。
刘大姐的工作主要是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全天候24小时护理,包括烹饪月子餐、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护理、对婴儿进行抚触等。此外,她还每天用日记本将孩子全天的起居细节都一一记录在内。最初孙林的妈妈和丈母娘还有些不服气,但看了刘大姐的工作以后,便心服口服了。“这个月嫂照顾得挺好,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孙林的妈妈说,自己年轻时候用的不少“月子经”已经过时了。现在她和刘大姐学了不少新观念,准备出了月子照顾儿媳时用。
另外,不少的月嫂除了照顾母婴的生活起居外,还承担了一项特殊的工作:疏导产妇的心理。48岁的月嫂史秀珍告诉记者,上个月她曾接了一个活儿,男主人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双方老人也不在本地,产妇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从生产后的闷闷不乐,发展到整日不停哭泣,并有拒绝喂奶的趋势。经验丰富的史大姐主动找话题开导她,用各种外界事物分散她的注意力,最终让这位产妇顺利走出了阴影。
目前,看重月嫂服务专业性的家庭越来越多,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家庭条件宽裕的家庭大多放弃由父母服侍月子的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让月嫂们的“薪金”也水涨船高。
薪水直逼白领 雇佣选择如相亲
自去年年底开始,大连的月嫂需求量就开始快速增长,月嫂市场频频告急。往年预产期前一周预订月嫂就来得及,但目前很多月嫂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初,一个有上岗证的月嫂几乎有七八个家庭在抢。市场上专业月嫂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每月2200-3000元,部分星级月嫂收入则可能超过3500元,直逼白领一族。
“我们每天围着孩子和产妇连轴转,孩子的哭声就是命令,一天最多只能睡4个小时。”从事月嫂工作多年的李娟莉表示,从自己的工作强度看,薪水并没有高得离谱。她从年初连续接了七八单业务,累得身体有些撑不下去了,准备月底做完手中这一单就好好歇一歇。
由于目前市场上月嫂供不应求,很多有专业资格且经验丰富的月嫂开始挑选“东家”,薪水高低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在市内一家很有名气的月嫂公司工作了3年多的“金牌月嫂”王大姐表示,自己提供的是专业服务,雇佣双方更多的要靠相互理解来和谐相处。“这就好比相亲,双方都看对眼了才能继续处下去,不然影响工作。”王大姐几天前便拒绝了一个一口气换了好几位月嫂的雇主。而反观寻找月嫂的孕产妇家属们,“月嫂难找,好月嫂更是难寻”的观点占了绝对上风。南方一大城市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只有4%的人认可月嫂行业的诚信度,超过七成的人接受月嫂,却不认可她们胜任母婴护理工作。
现在市场上需求的“月嫂”已经不光是伺候产妇和新生儿,更担负着对他们进行科学、专业的护理和保健的重任,包括妊娠期特点及护理、产褥期特点及护理、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新生儿照料及日常生活护理、生长发育健康促进等内容。“她连纸尿裤分男用女用都不清楚,让我怎么能信任她啊。”已经“炒”掉了3个月嫂的蔡女士说。市场上原本洗菜做饭的钟点保姆改头换面,成了所谓的“资深月嫂”。“有些公司打出招牌说自己的月嫂都在妇产科医院实习过,其实也就是每个星期去产房里转转,看着学学,没真正碰过孩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月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可见,多数市民发出“好月嫂难觅”的抱怨主要由于提供的服务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一。涨价并非不可接受,但是在价格上涨的同时,服务也应当“水涨船高”。
“上岗证”渐趋规范 月嫂热衷于“充电”
“一方面市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不断提升。”大连市优生优育协会会长李翠兰说,现在的用户不仅要求月嫂有经验,而且对月嫂的学历、相貌甚至属相等都有要求。40-50岁左右的月嫂最受欢迎,从业时间在5年以上并有正规“上岗证”的月嫂则工资普遍在3000元以上。
曾从事月嫂工作、后来开办了月嫂公司的王桂苓女士告诉记者,老百姓口中的“月嫂”专业说法为妇幼保健师,指从事孕妇、产妇、新生儿(0~28天)、婴儿(1~6个月)的照料和护理工作的从业者。因此,月嫂不同于普通保姆,担负着照顾产妇、新生儿的重任,因此必须接受专业科学的培训。
为了应对月嫂市场表现出来的新变化,大连的专业化、规范化月嫂培训正在对接市场。目前,由大连市优生优育协会制定的我国首个妇幼保健师职业标准,日前已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认可。
“准月嫂”们通过专业老师的示范讲解,学习针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特殊护理技能。在经过半个月左右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培训后,通过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考试中心的考试,即可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行业的日渐完善,拥有月嫂的“上岗证”必将成为月嫂从业人员的必备入门证。
同时,部分月嫂为了提升自己的薪酬水平,提高服务的“含金量”,开始热衷于各种“充电”行为。曾经是市优生优育协会培训学校第二期学员的月嫂王海燕,上个月刚刚报名参加了营养师的培训。“现在的孕妇都希望自己的奶水好,但还希望快速恢复身材,做月子饭就一定得考虑着多方面的需求。”
另外,市优生优育协会会长李翠兰还提到了一个现象,大连本地的月嫂难觅。据劳动部门统计,目前大连众多下岗职工中,有60%为女性。但目前本市专业月嫂从业人员中,只有不到10%是大连人。“出于饮食习惯、风俗文化等考虑,现在很多家庭愿意请大连当地人做月嫂。”李翠兰表示,本月24日,该协会的第十期月嫂培训班就要开课了,同时明年初还将推出照顾1-6个月甚至更大婴儿的“育婴师”培训班,希望更多的本地下岗人员克服‘抹不开’面子的心理,早日充实到月嫂队伍中来。
责编:樊静